西工要闻 INDEX

当前位置: 首页 > 西工要闻 > 正文

2010年西安工大科技工作取得重点突破

发布时间:2011-03-24 点击:

 

  (本网讯)根据校领导 “齐心抓内涵,举校建学科”指示精神,在校党委及行政的正确领导下,在所有校领导的亲切关怀下,在全体教职员工齐心努力下, 2010年,我校结合“128”工程的整体部署,科技工作取得了实质性突破。

    1、重大成果培育、高水平高层次项目增势明显

    针对我校近几年重大科技成果较薄弱的现状,通过改革年度考核机制,加大实施绩效奖励,在全校范围内摸底、排查,寻找有可能突破的信息,从源头上鼓励和策划重大成果的培育。2010年我校实现了省级一等奖零的突破,全年获得省部级奖励7项(其中一等奖1项,二等奖3项,三等奖2项,国际合作奖1项),兵器行业一等奖1项;三等奖1项,西安市科技二等奖1项,三等奖1项;陕西省国防科技一等奖1项,二等奖1项,三等奖1项;陕西高校科技一等奖2项,二等奖4项,三等奖1项;申请发明专利19件,授权6件。

    学校一如既往的扎实做好国家基金、科技部科技创新专项、陕西省13115等重大专项的组织申报工作,积极拓展项目申报渠道。2010年我校继续在国家级项目申报及获批上取得显著成绩。首次取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突破,获批2项,新增1项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,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3项,工信部重大专项3项,国家自然基金5项;新增国家国防科工局项目1项,总装备部项目1项。此外,全年还获批陕西省、西安市各类项目90项。使得我校目前承担的各级各类纵向项目已达253 项,实到纵向科研经费突破1700万元,比上一年纵向经费净增长1000余万元,学校的科技发展内涵得到了实质性的提高。

    2、全面启动“十二五”国防规划,项目论证取得可喜成绩

    针对“十二五”国防科技发展战略工作部署与“十一五”的区别,围绕已列入和有可能列入各类指南的课题,主管校领导亲自部署,学校积极组织有关院(系),紧密依托相关研究所和企业等主体需求单位开展背景调研,精心准备规划材料,做好“十二五”国防项目的论证与立项工作,以确保我校在总装先进制造、总装专用、总装支撑、国防科工局基础科研等研究领域的优势得以延续,并形成新的突破。保证我校国防科技工作的可持续发展。截止目前,以我校为主体论证的“十二五”各类国防预研项目已达24项。其中先进制造领域7项(较“十一五”翻了一倍),总装专用项目7项(比“十一五”增加3项,总装支撑项目6项(比“十一五”增加3项)。国防基础科研项目4项。另外,由材化学院李建平教授主持研制的铝基复合材料,所制备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活塞、缸盖等产品有望进入总装×××演示验证和××步兵××型号研制中。

    3、遴选了首批校内科研创新团队,为科技创新提供坚实基础

    随着学校各项工作跨越式的发展,广大教师深切意识到科研工作对学科建设、学校发展、人才培养的重要性,从事科研工作的积极性日益高涨,在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,通过广大教师的不懈努力,我校科研工作研究领域逐年拓宽,项目层次越来越高,科研特色日益鲜明,在微光电器件制造、光学工程、薄膜技术、靶场测试、精密机械制造与检测、特种加工、材料加工工程、特种功能材料、信息技术、市场营销等研究领域,初步形成了研究方向明确,年龄、职称、学历结构基本合理,人员相对稳定的科研团队和科研群体,并形成了一批带头人和骨干队伍。为贯彻落实学校人才强校的战略,2010年启动了我校首批“科研创新团队”遴选工作。按照“科研创新团队”建设计划实施办法的要求,确定了我校首批资助的六支科研创新团队,为加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,培养和造就杰出中青年学术群体,充分发挥学校科技创新平台的综合效能奠定了基础。

    4、科研基础平台及条件保障建设稳步提升

    2010年我校又新增陕西省13115工程中心1个,陕西省人文社科基地1个,目前在主干学科重点研究基地的布局已基本完成,拥有国家级、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中心、人文社科基地14个。重点研究基地的建设和增加,为开展高层次的科学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平台支撑,也为我校在更加广阔的领域申请高水平研究项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
    2010年,围绕我校改革发展的大局,通过全校上下共同的努力,我校的科技工作取得重要突破。今后一段时期,我们仍应以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立项建设为契机,不断提高科学研究的层次和水平,积累重大科技成果,促进我校不断向教学研究型大学迈进。

文:彭渝丽  编辑:党委宣传部  责任编辑:王新慧